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_小强精品长篇肉辣文小说_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_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

歡迎訪問寶雞鈦谷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臺
今天是:

穩增長新模式:供給三大動力取代需求三駕馬車

[ 信息發布:本站 | 發布時間:2012-06-26 | 瀏覽:2822 ]
自央行3年來首次降息之后,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就正式“轉道”穩增長了。中國這盤棋到底如何下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。
 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,我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趨勢。1-5月份,中國出口同比增長8.7%,低于全年增長10%的目標。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.1%,增速較前4個月繼續回落。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盡管在5月份有所上升,但是房屋的開工量、建設投資和土地交易市場仍然比較低迷,股票市場近期出現大幅下挫。這一切都在說明我國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。由此,中央政府再次把穩增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的位置。
  注定的增速下滑
  “在長期實行凱恩斯主義政策后,經濟出現滯脹是必然的。經濟承受下滑壓力,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。經濟增長不可能短時間內又恢復至很快的速度。”6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、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表示。
  在賀鏗看來,經濟增速下滑時在預期中的。首先,在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總體上是處在復蘇之中,但是復蘇是緩慢的。因為,它還沒有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。目前來看,美歐共同給出的信息是新能源,但是清潔能源的儲備問題技術沒有解決,風能、太陽能、水能都是不穩定的。如果說技術上有了突破,有可能支撐世界經濟走10年、20年,這個問題沒有找到,所以它的復蘇不可能很快。
  其次,我國居民消費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期之內大幅度提升。1998年實行積極財政之后,我國的收入分配結構在不斷地受到破壞。GDP當中的最終消費率由62.5%降到47%。這說明,在財富當中給予勞動者的報酬這方面不得不減少,消費的能力受到制約。這個問題已經使得收入分配結構從1998年到現在不斷惡化,要在短時期之內扭轉這個收入分配的結構,那也是不可能的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居民消費的問題,增長要在結構慢慢調整之后才可以得到恢復。
  最后,我國企業困難也很難短時間內解決。企業成本上升,企業成本上升當中主要又是勞動力成本上升。勞動力成本上升是我國長期實行凱恩斯政策擴張財政,擴大基本建設投資,使收入分配結構遭到破壞,而通貨膨脹也就不斷地加重,通貨膨脹加重,勞動力成本不可能不提升。所以說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,是我們這些年來政策累積的結果,不可能一下得到改變,致使出現了經濟下滑的壓力,而且這個壓力不可能在短時期內解決。
  穩增長提升企業活力
  為了穩增長,我國最近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。例如,節能家電補貼政策,汽車以舊換新等。但這些政策只能說是輸血式的治療,或者是強心針式的治療。絕非治本之策,反而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后果。
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,終結金融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,既需要進行一次深層次的制度變革,也需要經過一個結構優化、形成新增長點的過程。絕非靠一時的“政策性復蘇”就可以解決的。相反,“政策性復蘇”依賴于刺激性政策的持續,只要“強心針”不接著打,經濟就要下行。而“強心針”不能老打,老打就會加劇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等問題。
李佐軍認為,我國經濟增長已經不能再靠擴大需求的三駕馬車了,而是要靠擴大供給的三大發動機。一是制度變革體制機制改革,二是要素升級技術進步、信息化等,三是結構優化工業化、城鎮化、產業結構升級等.
 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,增加企業的數量、質量和企業的活力。企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組織,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。企業數量越多,則促進經濟發展的供給力量越大。在同樣企業數量下,規模較大的企業越多,則促進經濟發展的供給力量就越大。
  而企業質量,包括企業產權的清晰程度、產權結構的合理程度、法人治理結構的合理程度、組織結構的合理程度、技術創新能力、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。若某個企業的質量越高,則其生產經營效率越高,競爭力越強。質量高的企業越多,則促進經濟發展的供給力量就越大。
  李佐軍認為,在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,許多國有企業雖然規模較大,但質量較低,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雖然規模較小,但質量較高。因此,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改組,大力發展中小企業,提高非國有企業的比重,也能達到增強促進經濟發展供給力量的目的。
  與此同時,我國還要提高勞動力的數量和人力資本、勞動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,以及資本積累和資本運用效率。
  賀鏗也建議,首先堅決實行結構性減稅,向企業讓利。幫助那些能夠吸納較多的就業、產品又有需求,但利潤空間又不大的企業渡過難關。其次,要引導銀行服務實體經濟。在貨幣政策上,必須是穩定匯率,促進利率的市場化。最后,認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喊了二三十年,但依然沒有真正的轉變。其根本原因在于執政理念沒有轉變。今后,政府不要把GDP的增長看得太重,應該更加注重民生問題。只有民生問題真正解決好,我國經濟增長才能健康發展。